
除了定位 GPS可應用於災害管理和監察天文現象
簡稱「GPS」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美國政府研發,空軍營運,可以全天候為地球98%地區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精準的時間。
簡稱「GPS」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美國政府研發,空軍營運,可以全天候為地球98%地區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精準的時間。
最新一屆「世界自然攝影獎」(World Nature Photography Awards)的得獎作品於本月初揭盅。來自六大洲的作品題材廣泛,由水中的珊瑚、草原上的大象、深山的蛙類,以至乾旱泥巴中的鱷魚都有。
意大利社會企業Relearn用人工智能創製出電玩化的垃圾分類監察系統,令機構用戶的資源回收率提升六成。
對香港人來說,隨著口罩令在3月1日解除,三年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總算告一段落。然而,在放寬防疫措施、大家不再戴口罩之後,是否代表病毒已消失?將來會否再有新的病毒重臨?我們人類有甚麼方法應對?
法國生物學家兼保育學家阿諾德‧戴斯比茲(Arnaud Desbiez)在巴西中部的潘塔納爾(Pantanal)居住多年。2009年一個晚上,他和同樣從事保育工作的妻子柏翠茜亞‧梅迪奇(Patrícia Medici)遇上了一頭大犰狳(學名Priodontes maximus,又叫巨犰狳)。
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以南800公里的阿爾塞科斯特羅國家公園(Alerce Costero National Park),綠樹林蔭,長滿了智利柏樹(alerces),其中一棵尤其突出。
隨著新冠疫情過去、市面日漸復常,今天開幕的「亞洲素食展」,便是疫情過後其中一個大型公開展覽會。現場所見,實比以往數年更熱鬧,同時感受到入場人士及一眾參展商對素食的熱情
我們日常穿著的成衣有三分二以來自石油副產品的纖維製造。含塑料的衣物每洗一次,可釋出多達70萬顆微膠粒。這種微膠粒流入河流和海洋會破壞生態,並且經食物鏈危害生物和人類的健康,問題令人憂慮。科學家最近研製出一種隱形保護膜,可以減少衣物在洗滌過程中的摩擦,期望有助紓解微膠粒污染。 微膠粒指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膠粒子。世界自然基金會委託澳洲大學進行的調查發現,我們每星期平均攝入體積如信用咭(5克)的塑膠,而洗衣是微膠粒污染的源頭之一。據估計,水源裡的微膠粒有35%來自合成纖維衣物 。
今屆「亞洲素食展」特別推廣咖啡文化,邀請不少咖啡店參展,更會舉辦素食咖啡比賽及咖啡工作坊。在鰂魚涌札根多年的「Nutsy Coffee Bar」是參展單位之一,店主Gary為大家介紹純素咖啡的特色。他認為用植物奶沖調咖啡,其實跟牛奶沒有太大分別……
我們正面臨「聚合災害」;新冠肺炎製造了大量「零針兒童」;扶貧和救援組織現在更著重「由停機機到手上」。在2023年,大家可能會更頻密地遇上這些從疾病、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衍生的新創詞語。
農曆新一年為癸卯年,亦即兔年。根據中國古代的五行思想,以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組合成為60年的周期,稱為一個甲子,東亞各國仍多採用這種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