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gie365 | 生活緣素

法國保育專家花十多年找尋和保育稀有物種大犰狳

法國生物學家兼保育學家阿諾德‧戴斯比茲(Arnaud Desbiez)在巴西中部的潘塔納爾(Pantanal)居住多年。2009年一個晚上,他和同樣從事保育工作的妻子柏翠茜亞‧梅迪奇(Patrícia Medici)遇上了一頭大犰狳(學名Priodontes maximus,又叫巨犰狳)。

圖片:Eugene Mymrin/Getty Images, Jon Wild/Getty Images, Lan Zhang/Getty Images

科學家研發布料保護膜 減少合成纖維衣物釋出微膠粒

我們日常穿著的成衣有三分二以來自石油副產品的纖維製造。含塑料的衣物每洗一次,可釋出多達70萬顆微膠粒。這種微膠粒流入河流和海洋會破壞生態,並且經食物鏈危害生物和人類的健康,問題令人憂慮。科學家最近研製出一種隱形保護膜,可以減少衣物在洗滌過程中的摩擦,期望有助紓解微膠粒污染。 微膠粒指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膠粒子。世界自然基金會委託澳洲大學進行的調查發現,我們每星期平均攝入體積如信用咭(5克)的塑膠,而洗衣是微膠粒污染的源頭之一。據估計,水源裡的微膠粒有35%來自合成纖維衣物 。

關心世界2023年不可不識的九個關鍵詞

我們正面臨「聚合災害」;新冠肺炎製造了大量「零針兒童」;扶貧和救援組織現在更著重「由停機機到手上」。在2023年,大家可能會更頻密地遇上這些從疾病、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衍生的新創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