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素食展2025」已於上月尾圓滿舉行,今年大會聯同公共營養發展協會及香港國際廚藝交流協會首度合辦「第一屆香港素食慈善烹飪比賽」,邀請全港專業廚師參加,大家一同互相交流切磋,務求設計出更多素食菜式,從而鼓勵更多不同餐廳提供素食餐單。

地中海飲食營廚Marco Lo是公共營養發展協會創會主席,也是今次烹飪比賽發起人,他坦言早在去年亞洲素食展,已跟大會提出舉辦素食烹飪比賽,事隔一年終告事成,令他和協會眾成員甚感興奮。「這次比賽,我們盡量鼓勵多些不同類型的廚師參加,不管是來自素菜餐廳,還是葷食餐廳,都希望他們設計出更多不同素菜,推廣素食文化!」
比賽廣邀擁有三年或以上餐飲經驗的專業廚師參加,而經過2月中的初賽後,一眾評審選出六位參賽者進入決賽。決賽在亞洲素食展開幕當天(2月21日)進行,六位廚師輪流在限時之內,分別炮製一道自選菜式和指定菜式(需用上支竹為食材),再由七人組成的評審團逐一評分,選出最後冠亞季軍。

香港國際廚藝交流協會創會會長陳國強師傅是今次比賽的總評審,他期待一眾參賽者施展渾身解數,務求將自己的烹飪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重點是希望透過素食,帶出健康飲食文化!」多位評審皆認為,一道出色的素食,除了色香味俱全外,營養和創意皆十分重要。如何令素食更有營?就是盡量包含四季不同顏色的食材,再透過廚師們的創意,將這些食材融入在食譜之中,成為美味的素菜。

最終,首屆素食烹飪比賽的冠軍得主是已有逾二十年廚藝經驗的胡德華師傅。他在初賽設計的「金沙猴王卷山珍」,亦同時獲得網上投票的「最具人氣素菜獎」。「感謝每一位投票給我的朋友;這次獲獎,可說是對我二十多年來素食團隊的認可!」
胡師傅在決賽中以支竹配以珍菌熬製成珍菌支竹湯,再配搭素叉燒荷葉包,設計出「豐衣足食」這道指定菜式,靈感來自廣東人「飲啖茶、食個包」的生活習俗,他就改為「喝一口素湯,吃一口素叉燒包」,並在材料配搭上更注重營養。至於自選菜式「生生不息」,就以咕嚕猴頭菇配竹笙珍菌條,同樣在營養和味道口感取得平衡。

亞軍得主羅澤基師傅坦言在比賽期間沒有想太多會否得獎,只是一心一意做好素菜。「最高興是能跟其他廚師交流,大家一同進步!」羅師傅的自選菜式「五味人蔘」,是將人蔘鬚及人蔘尾部切片,再浸炸成脆片;然後再用麵包絲捲起人蔘段炸脆,配搭五種不同味道的醬汁同吃,是一道極具心思的素菜。指定菜式「松茸文思燴竹燕」是將傳統素食文思豆腐加上松茸和支竹等高營食材,改良成為豆腐湯羹,盡顯羅師傅的刀功和創意。

季軍得主林浩榮師傅的自選菜式「茭筍三弄」,特別用上茭筍這種含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材為主角,再加入多款蔬食,擺盤設計也十分漂亮。指定菜式「豆乳酸湯浸支竹」就反璞歸真,支竹和豆乳相輔相乘,令這道素菜的蛋白質大大提高。林師傅承諾日後會繼續設計多些素食,特別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對素食產生興趣;相信這也是主辦單位舉辦今次比賽的目的,將茹素風氣傳承至新一代。Marco預期素食烹飪比賽明年會繼續舉辦,更計劃衝出香港,邀請其他地區的廚師參加,讓更多人加入素食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