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素屋」老闆Jessie和她的團隊堅持以正統做法,製作出「走肉」的素食料理(圖:佛門網)。

日本傳統食物,如何製作成素食版本,同時不失原味?

不少香港人熱愛日本文化,也愛日本美食。但如果你既「哈日」又茹素,會發現大部分日式料理均含肉食,以致「無啖好食」。但原來日式料理和素食,可以是「Perfect Match」(完美組合)。日式素食餐廳「居素屋」老闆Jessie分享她的心得,表示將傳統地道日本菜式「轉素」,首先要尋找甚麼食材來代替魚:「日本的高湯,絕大部份會加鰹魚乾來熬,才能煮出湯的鮮味。」對日本人來說,鰹魚是「萬味之源」的調味品,簡單如一碗味噌湯,看似沒有肉,其實是將高湯再加麵豉而成。

Jessie表示,高湯的特點是既要鮮味,但味道不能太強烈。所以在研製素食版高湯時,首要條件是所用素菜的味道不能過份突出,例如冬菇確有鮮味,但味道「太搶」,便不能使用。高湯的色澤還要清澈,以配搭其他食材;好像南瓜、紅菜頭,以及顏色較深的蔬菜,同樣不適合。「記得還要不能採用含魚成分的豉油,過程中試了許多許多次,最終採用了十多種蔬果,才熬出我們想要的純素高湯味道。」

Jessie強調,日式素菜必須以正宗日式方法烹調,當然更要煮得好味,才稱得上成功。「日式薯仔燉肉是日本地道家常菜,在《深夜食堂》也出現過。我們以同一方法炮製,沒有加牛肉,換上冬菇和蒟蒻,但一樣好味道。」Jessie發現,只要選取一些香港人、日本人均喜歡的日式料理,撇除肉類食材後,如果煮出來仍然正統、好味,即表示這道菜可以「轉素」。不然就乾脆放棄,再試另一道菜。

除了做法正宗,Jessie認為食材同樣重要。「例如豆乳鍋,做法完全參照正宗的京都湯葉(腐皮)料理,更特別選用在日本高級超市才買到的豆漿,較在香港買到最貴的日本豆乳貴五倍。」全因這款豆漿夠厚身,當火鍋滾起後,才能令豆乳的面層凝結成腐皮。「還有一些食材,例如南瓜、蕃薯這些根莖類植物,同樣只可選用日本產物;因為當地的土質和其他地方不同,連帶味道也有差異。」Jessie表示日本的農產食材十分豐富,各省各地也有其特色;她特別感恩一些旅居香港的日本顧客,常給他們介紹不同地方、農場的優質食材。「即使成本較貴,但如果適合的話,我們也認為值得引入,用來製作天然、健康的日式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