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棗主要成份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有豐富營養素(圖:Pixabay)。
椰棗主要成份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有豐富營養素(圖:Pixabay)。

椰棗有「生命之果」美譽,它蘊含哪些營養? 為何會成為伊斯蘭信徒齋戒月必備食物?

今年3月23日,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齋戒月(Ramadan)開始。在為期一個月的齋戒月內,全球約18億伊斯蘭教徒嚴格遵守每日祈禱、誦讀《可蘭經》的規條,並且透過禁食靜心反省。

原來在齋戒月期間,很多伊斯蘭敎徒都會吃椰棗(Datte,或稱Dates),因為在齋戒月期間,伊斯蘭教徒白天禁食,到了日落才可以進食和飲水,營養豐富的椰棗成為必備的開齋食品。

椰棗也稱作番棗椰、海棗、波斯棗,在《本草綱目》中稱為「無漏子」,與中東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土耳其也很常見,是中東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亦因為它營養價值高,又具有多種功效,有「沙漠麵包」或「沙漠果王」的美譽,更是快速恢復體力的「生命之果」。

椰棗主要成份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有鐵、鈣、磷、維他命A、B、B2、C等多種營養素,蛋白質和纖維素含量約為3%,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則不到1%。由於椰棗的組成幾乎都是糖分,高達55%至70%,熱量少又易於消化,有助減輕飢餓感和降低食慾,避免暴飲暴食。此外,穆斯林在齋戒月日間也少喝水,椰棗食物纖維豐富,有助消化和暢便。

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扎比的謝赫沙赫布特醫療城(Sheikh Shakhbout Medical City)營養經理尼薩爾(Nisar Ahmed Bathoolunnisa)解釋說:「椰棗是先知穆罕默德最喜愛的食品之一,各國信徒都跟從他,在開齋前進食椰棗。椰棗能提供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椰棗在伊斯蘭教中也有特殊的神聖意義,《可蘭經》有21節經文都提到椰棗和棗椰樹,穆斯林在開齋飯前先吃上幾顆椰棗,也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傳統。

椰棗成為中東人十分重要的食物,同時也跟當地氣候有關。中東各國多為沙漠氣候,很多農作物皆無法生長,但是椰棗卻能適應乾旱的氣候,只要土壤不太貧瘠、排水良好便能茁壯成長。

椰棗最早發源自北非和波斯灣的沙漠綠洲一帶,主要分佈在中東地區。後來,經過阿拉伯人及波斯人傳播,目前世界上熱帶、亞熱帶及乾燥地區均有種植。主要生產國為伊拉克、埃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其中以伊拉克的產量最大,特別是在巴斯拉(Basra)地區。在伊拉克,椰棗也稱為「綠色金子」。

每年齋戒月,中東各國都為應節大量生產椰棗。2021年,單是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已分別生產了160萬和150公噸椰棗。今年由於北非的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旱災,相信當地的出口會減少20%,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會增加供應,以應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