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素食譜

素雞香菇煲仔飯

素雞香菇煲仔飯

食譜設計︰「素人教煮 Glam Veggie」Priscilla Lam

材料:

白米1碗、上湯 略少於1碗 (米:水比例 1:0.9)
素雞 半條、冬菇1隻
急凍味付猴頭菇 (大) 1隻

上湯:

冬菇粉 1湯匙、鹽 1/8茶匙、胡椒粉 少許

素雞腌料:

素蠔油 1湯匙、老抽 1茶匙、麻油 1茶匙

煲仔飯豉油:

水 半碗、生抽 2湯匙、老抽 2湯匙
素蠔油 1湯匙、糖 1湯匙

(吃五辛者可以加蔥一棵及蒜頭數瓣)

做法:

1. 白米洗淨後用水泡半小時;冬菇用水泡1小時。
2. 猴頭菇室溫解凍,撕成小塊。素雞切厚片,與腌料拌勻,醃半小時。
3. 將素蠔油、老抽、生抽等混合,加水煮滾即成煲仔飯豉油。
4. 燒熱煲,煲底加1湯匙植物油,將泡好的米倒入,略略攪拌,讓油包裹米粒,加上湯,中火煲滾後立即轉小火。
5. 煮大約8分鐘,水收得差不多時。用筷子在飯的不同地方留些小洞,鋪上食材,再次冚蓋慢火煮。
6. 戴上隔熱手套,將鍋打斜,並每半分鐘輪轉30度,讓火均勻地燒鍋底不同部份。
7. 約8分鐘後,開蓋加一匙油(沿鍋邊澆入),冚蓋,繼續之前動作。約3至5分鐘後聽見「滋滋」聲,飯焦形成,關火。
8. 開蓋,依個人喜好加入煲仔飯豉油,蓋上蓋燜1分鐘即可享用。

小貼士:

.家用的煤氣爐只有底部中間加熱,容易燒至底部飯燶但週邊仍未起飯焦或中間未熟透,所以必須將鍋斜放在火上,輪流向四邊加熱。

本食譜由Taste Of Veg提供,特此鳴謝。

Categories
生活緣素

澳洲聖誕島 逾百萬紅蟹大遷徙

今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在印度洋的澳洲島嶼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下了幾場大雨,數以百萬計的紅蟹(學名Gecarcoidea natalis)從洞穴和森林中出現,作一年一度的大遷移,預計這將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遷徙。

任職護林員的蓮‧加夫(Lin Gaff)表示,到了這個季節,螃蟹無處不在,大家總會遇上。她說:「牠們遍布整個島嶼各個角落和縫隙,會在學校橢圓形跑道上跑來跑去,會走進你家中的露台和客廳的地板,有時甚至會從洗手間的排水口鑽出來。」

聖誕島位於印尼以南,距離距西澳州首府柏斯(Perth)約2,600公里。該島是火山島,面積135平方公里,大部分面積劃為國家公園,以紅蟹、海鳥、鯨鯊和壯觀的珊瑚礁聞名。聖誕島紅蟹的年度生殖遷徙,估計有5,000萬隻成年蟹參與,是舉世聞名的壯觀景象。

每年均有遊客從世界各地專誠來聖誕島觀看這個稱為「紅潮」的生態奇蹟。聖誕島遊客中心經理謝麗爾‧莫爾羅斯(Cheryl Mollross)表示:「聖誕島11月的住宿、租車和航班都已訂滿。」

眾所周知,,包括海蟹(sea crabs)和淡水蟹(freshwater crabs)等螃蟹是住在海裡、海邊、溪流和湖泊的,但另外還有稱為陸蟹(land crabs,陸生螃蟹,簡稱地蟹)的螃蟹。陸蟹本是來自海洋的蟹類,在演化的過程中適應了陸地生活,棲息環境慢慢從海洋擴展到潮間帶、淡水水域及乾燥的陸地環境。

陸蟹雖在陸地上生活,但是和海水無法切割。紅蟹跟海蟹和淡水蟹一樣,要透過鰓才能呼吸,所以需要水分。牠們平常在潮濕的土壤裡挖洞居住,但是每年必須回到海裡一次交配和繁衍下一代。

聖誕島的紅蟹是島上的本生物種,屬大型陸蟹。牠們全身紅色,所以也稱為「紅陸蟹」。紅蟹平時在島上森林裡挖洞居住,以落葉、花朵、果實和幼苗為主食,也會吃食死去的蝸牛、雀鳥和同類。有估計,聖誕島上有1.2億隻紅蟹。

每年的10至12月是聖誕島的雨季。在這三個月內,紅地蟹會大規模遷移到海邊繁殖。有時雨季開始得較晚,紅地蟹的繁殖期就會延後。例如2023年聖誕島冬季連續乾旱,紅蟹大遷徙延遲了兩個月。

雨季一開始,第一批紅地蟹就會離開平日棲息的樹林,展開大遷移。隨後,只要下雨,一批又一批的地蟹也開始遷移,直到繁殖季節結束,通常是次年1月。在這段期間,只要一下雨,紅地蟹就千軍萬馬般從森林裡一擁而出,像一股「紅潮」,朝著海岸前進。同時,已經完成繁殖任務的紅蟹也踏上返回森林的旅程。

紅蟹離開原來居住的森林,要歷時7至14天日才能遷徙到海邊。過程中,雄蟹會先出發,找尋洞穴棲身,雌蟹隨後啟程。當彼此找到對象後,便會在洞穴交配。交配完畢,雄蟹到海邊補充水份,然後回到島上的森林,雌蟹則留在洞穴中產卵和孵化。

卵子經過12日左右孵化成幼蟲。到了潮漲時,雌蟹便會游到海上排出幼蟲,幼蟲在海洋裡度過25天的浮游生活,再演化成為大眼幼蟲,並開始登上陸地。與此同時,雌蟹踏上返回森林的旅程。

紅蟹體型較小,肉質較多水分,很少作食用,但生存也受到威脅。牠們需要在濕潤的森林生活,有可能熱死或乾死;此外,大遷徙時也會被車輛壓死。牠們還有一種天敵黃瘋蟻(yellow crazy ant,學名Anoplolepis gracilipes),屬外來物種,會分泌蟻酸攻擊紅蟹的眼睛。紅地蟹眼睛被弄瞎後,就容易死亡。

Categories
《素食內外美2——營養樂廚,醫食住行》 素視頻

【素食內外美2 — 營養樂廚,醫食住行】分享會|盧麗愛醫生鼓勵大家多吃整全蔬食、盡量食生:這是逆轉長期病患、防止衰老最佳方法!

第二集由盧麗愛和大家分享素食初心,原來當日她是因為農場的羊和牛令她踏上茹素之路,背後因由是甚麼?盧醫生亦鼓勵大家和她一樣由茹素開始,慢慢便會了解及感受到多吃整全蔬食及盡量食生(Raw Food)的好處,不但有助我們防止衰老、逆轉長期病患,還可活得更精彩、更幸福,為甚麼?

(鳴謝:好素純素餐廳)

*本影片內置字幕,在播放框右下方按「CC」圖示即可。

【素食內外美2——營養樂廚,醫食住行】所有食譜:
https://bit.ly/3Juj1XB

Categories
素食譜

西洋菜湯

西洋菜湯

食譜設計︰善慈法師

材料:

西洋菜 700克、紅蘿蔔 100克、 新鮮粟米 100克
腰果 100克、乾無花果 40克 ,陳皮 1片

調味料:

海鹽 1至2茶匙

做法:

1. 西洋菜清洗淨,粟米切段,紅蘿蔔切角大塊,無花果切幼條。
2. 大煲放20碗水燒開,放全部材料大火煲15分鐘,轉中火45分鐘。
3. 再轉細火煲1小時,關火調味。

小貼士:

.冷水時放陳皮及半茶匙生油,這樣的湯比較可口。

本食譜由國際佛教觀音寺提供,特此鳴謝。

Categories
生活緣素

南極帝王企鵝流浪3,400公里來到澳洲

11月1日,澳州西部丹馬克(Denmark)的海洋海灘(Ocean Beach)上,出現了一隻孤伶伶的帝王企鵝。牠身形消瘦,像是一臉茫然。

當日,安迪‧福勒(Aaron Fowler)正在附近海邊衝浪,他說:「我見浪裡冒出一隻體形較大的鳥兒,我朋友說那是一隻企鵝。」企鵝伸長頸,朝他們看了一眼,然後朝他們走過來,似乎毫不懼怕。他也沒想到會在沙灘上看見這隻皇帝企鵝。

丹馬克位於西澳州首府伯斯以南約430公里,距離皇帝企鵝棲息的南極洲接近3,400公里,相當於美國東岸紐約到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距離。過往雖然在澳洲和新西蘭南端也發現過帝王企鵝,但這是與南極最遠的距離,打破了企鵝「北上」的最遠紀錄,因此引來許多動物專家關注。

西澳洲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研究員白蓮達‧坎內爾(Belinda Cannell)接報後,已將這隻企鵝安置到安全地點,與西澳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景點部(Department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Attractions)的鳥類專家一同照顧。不過她也不知道這隻企鵝為何會游到澳洲。

專家將這隻企鵝命名為「葛斯」(Gus)。雖然牠身高近1公尺,被發現時體重卻只有23公斤,十分瘦弱。皇帝企鵝是全球體形最大的企鵝,健康的成年雄性高140公分,體重會超過45公斤。

西澳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景點部的海鳥復育專家嘉露‧畢杜夫(Carol Biddulph)表示,她雖然有多年照顧企鵝的經驗,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看護帝王企鵝。這次經驗對她來說十分特別。

畢杜夫也提到,她檢查時,發覺葛斯時營養不良,還瘦到連脊骨都看得清清楚楚。她們又要向牠噴灑冷水,幫助牠適應陌生的氣候。

目前這組專家正努力幫助葛斯恢復健康,並評估將葛斯帶回南極棲息地的適合時機。

西澳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景點部表示,眼下的工作重點是讓這隻企鵝康復,並回復正常生活。當被問及是否有可能將這隻企鵝送回南極洲時,該部門回答說:各種方案皆在研究中。

根據科學家研究,在2,200萬年前,企鵝本來在澳洲、新西蘭沿岸棲息。後來為了捕食魚群,輾轉走到南極,從此之後,就在南極大陸定居。日前發現的這隻企鵝應該不是「離家出走」,而可能在覓食過程中,被潮水沖走。

Categories
《素Mum.素Sweet》 素視頻

《素Mum.素Sweet》:開心果仁奇亞籽布丁|方便有營早餐,一杯100%夠飽肚

雙職媽媽每天總是忙個不停,想吃頓早餐也未必有太多時間。今集Rion為大家示範「開心果仁奇亞籽布丁」,做法非常簡單,但十分飽肚,而且含有豐富營養,最適合大清早帶小朋友上學前當早餐吃,能為媽媽提供100%能量!Rion特別選用開心果仁奶,配搭開心果、雜果仁和香蕉片同吃,提升口感,大家也可選用自己喜愛的植物奶製作,一同Click入短片看詳細解說和示範!

(鳴謝:「梔子Zi」純素Cafe)

*本影片內置字幕,在播放框右下方按「CC」圖示即可。

開心果仁奇亞籽布丁

材料:

奇亞籽 4湯匙、夏威夷果仁奶 22毫升、開心果醬 1湯匙
開心果碎 少許、果仁碎 少許、香蕉 半條

做法:

  1. 用刀切碎混合果仁後,與開心果碎混合放於小碗,備用。
  2. 把4大木匙黑奇亞籽放進杯中,倒入夏威夷果仁奶,後放進雪櫃冷藏;中途需打開混合一次,以免奇亞籽全部沉底。
  3. 將奇亞籽布丁冷凍一晚後取出,放上混合果仁碎及一大匙開心果醬及香蕉片,即告完成。

【Veggie365】 由佛門網全力支持。【佛門網】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如您認同我們的工作,歡迎捐助,支持我們的弘法事業。護持佛門網請按:https://donation.buddhistdoor.org/tc

各位亦可透過一次性捐款,支持【Veggie365】網站運作,感恩:https://buy.stripe.com/7sI0328M54gNanS7sy

Categories
素食譜

蘋果金寶

蘋果金寶

圖:Pixabay

材料:

蘋果 2個、黃糖 3茶匙
低筋麵粉 100克、泡打粉 1茶匙
植物油 60克、雞蛋 半隻、燕麥片 10克

做法:

1. 蘋果切片,備用;將低筋麵粉和泡打粉拌勻,成為自發麵粉,備用。
2. 燒熱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用慢火將蘋果片煎至兩面金黃,將2茶匙黃糖灑在蘋果上,再煎一會後熄火撈起備用。
3. 將1茶匙黃糖、燕麥片、60克植物油和半隻雞蛋加入自發麵粉中一起攪拌至均勻。
4. 將拌好的麵糰平均鋪在蘋果片上,放入焗爐以攝氏160度焗約45分鐘,直至頂部見淺棕色即告完成。

Categories
生活緣素

暖心媽媽,為素食兒子研發逾10種口味天貝,惠及更多有緣人:製作天貝和納豆,改變了我的人生⋯⋯

天貝來自印尼,在當地是國寶級食物;對素食者而言更是「超級食物」,全因它蘊含豐富營養,是茹素朋友補充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在香港,不少素食店也有售賣天貝,既有來自印尼、台灣等不同地方,也有本地出產。

外號「納豆天貝媽媽」的Kitty,近數年在周兆祥博士的「綠野林」幫忙製作Raw Food私房菜,她更醉心研發不同口味的天貝和納豆,周博士和素食教煮Ken Kwong吃過她的出品後也讚不絕口。最近,Kitty開設工作室,希望進一步推廣天貝和納豆這兩種有營食材。

納豆天貝媽媽Kitty開設工作室,自家研發不同口味的天貝,希望推廣這兩種有營食物給更多人認識 (圖:Veggie 365)  。
納豆天貝媽媽Kitty開設工作室,自家研發不同口味的天貝,希望推廣這兩種有營食物給更多人認識 (圖:Veggie 365) 。
所有天貝全由Kitty一人用心製作,大清早便要開工,每天只睡數小時 (圖:Veggie 365)  。
所有天貝全由Kitty一人用心製作,大清早便要開工,每天只睡數小時 (圖:Veggie 365) 。

網上自學:製作天貝,要懂變通!

「記得當日我第一次做天貝,便已成功!」Kitty回想當初嘗試製作天貝時候,「膽粗粗」買了發酵箱回來,然後上網偷師,看過台灣Youtuber「百歲廚娘陳奶奶」的示範短片後跟著做,用了花生、鷹嘴豆和黑豆來製作天貝,結果「一擊即中」,大大增強她的信心。

「當然,之後也有很多失敗經歷!」Kitty在研發天貝過程中,也常常碰到釘子。例如紅衣花生天貝,原來因夏天氣溫問題,發酵時間必需拿捏得準確,不然便會發黑變壞。「製作天貝,斷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懂得靈活變通!」Kitty至今已研發了逾10種口味天貝,其中最困難的,當要數米天貝:「因為不同米的硬度、蒸熟的時間皆有不同,一不小心,很易弄成『一劈劈』(爛糊糊一片)!」

Kitty對兒子Tommy愛護有加,因為愛兒想吃天貝,便用盡方法DIY,亦促成她今天成為製作天貝納豆的達人(圖:受訪者提供)。
Kitty對兒子Tommy愛護有加,因為愛兒想吃天貝,便用盡方法DIY,亦促成她今天成為製作天貝納豆的達人(圖:受訪者提供)。

素食兒子患長期病:自咎當日未有好好照顧他

Kitty如此用心製作天貝,她坦言最初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我的兒子Tommy。」Tommy是百分百純素者;數年前Kitty打算為愛兒製作飯盒給他上班吃,Tommy便說想吃天貝。「那時候,我連天貝是甚麼也不知道。Tommy告訴我可在印尼食材店買到。」那天,Kitty連忙趕往街市印尼店購買,卻不巧已全賣光;後來她在一間素食店找到台灣出產的天貝,價錢卻很貴,心想不如自己嘗試製作吧。這就是Kitty與天貝的緣起。

Tommy十分享受媽媽Kitty為他做的素食(圖:受訪者提供)。
Tommy十分享受媽媽Kitty為他做的素食(圖:受訪者提供)。

因為Tommy愛吃天貝,Kitty用盡心思製作,只望兒子吃得開心。除了因為母愛,還帶著一份歉疚之心 —— Tommy患有長期病,需要一直服藥控制病情。Kitty回想昔日因工作謀生,不能常照顧兒子,為此常常感到自責;今天的她,希望盡自己所能,和兒子活得開心快樂。

大約七年前,Tommy開始成為純素者,更曾在綠野林餐廳工作,由此引領Kitty一同接觸素食、天貝和「食生」(Raw Food)。Kitty也在那裏認識了周博士和素食教煮,還有她現在的推廣宣傳拍檔Linny。

Kitty是綠野林天使,參與不少Raw Food私房菜活動,當時已在活動上分享她做的天貝和納豆(圖:受訪者提供)。
Kitty是綠野林天使,參與不少Raw Food私房菜活動,當時已在活動上分享她做的天貝和納豆(圖:受訪者提供)。

好拍檔Linny:Kitty的天貝,充滿著母愛!

「回想起今年3、4月時候,我開始分享Kitty製作的天貝和納豆給身邊(茹素和食生的)朋友,發現越來越多人有興趣,大家都很喜歡吃!」Linny和Tommy同是純素者,也是素食專頁「 Plant Plate Pleasure」版主,不時在網上分享素食和Raw Food料理。她吃過Kitty的天貝後「驚為天人」,十分欣賞Kitty背後付出的用心和愛心,決定一同合作推廣,也促成Kitty決意開設工作室,投入更多時間製作天貝,以至納豆及其他健康生機小吃。

Linny(右)十分喜愛吃Kitty的天貝納豆,二人更因此成為好拍檔,合力推廣 (圖:Veggie 365)  。
Linny(右)十分喜愛吃Kitty的天貝納豆,二人更因此成為好拍檔,合力推廣 (圖:Veggie 365) 。

製作納豆,難度更高

「製作納豆,我更是失敗過很多次呢!」Kitty笑稱做納豆比做天貝困難,既要揀豆、洗豆、發酵,攪拌後還要做出拉絲效果才成功,過程真的一絲不苟。「我選用的豆,是來自高山無污染種植品種,每一批收成,都會因應天氣和其他情況,而令品質有所不同。就算我已製作過多次,隨時仍有可能做得不好。」如此困難但仍堅持製作,全因Kitty和Linny同認為納豆跟天貝一樣,同屬高營食物,「在日本,納豆被視為長壽食物,它還有美容、清血管等功效,無論男女老幼也很適合吃!」

Kitty當日無師自通成功製作天貝後,再認識了納豆這種發酵食物,決定自行再嘗試製作,但難度比天貝高,她視為一種挑戰 (圖:Veggie 365)  。
Kitty當日無師自通成功製作天貝後,再認識了納豆這種發酵食物,決定自行再嘗試製作,但難度比天貝高,她視為一種挑戰 (圖:Veggie 365) 。

開設工作室,進一步推廣天貝納豆

Kitty的工作室開設後,她和Linny稍後將會舉行更多分享會,讓更多人認識天貝和納豆;亦計劃開辦及烹飪班,教導有興趣的朋友製作簡易的天貝納豆料理。「坦白說,如果為了賺錢,我便不會做這麼多。我真的純粹為了興趣和分享。每天大清早便開始做天貝和納豆,每天只睡數小時,時間真的不夠用!」

感恩周博士、素食教煮、身邊眾人支持

口中說辛苦,但字裏行間中卻感受到Kitty的滿足感。她感恩周博士和Ken很喜歡吃自己做的天貝和納豆,連這些食家都喜歡,足證她的出品絕對不賴。她也感恩好拍檔Linny,全靠對方幫忙推廣宣傳,她才可專心一意製作天貝納豆。最後,Kitty也感恩兒子Tommy身體力行支持她,「這間工作室,他更有份幫我付訂金呢!」

Kitty感恩素食教煮Ken Kwong(左圖)和周博士讚賞她做的天貝和納豆,為她增添不少信心(圖:受訪者提供)。
Kitty感恩素食教煮Ken Kwong(左圖)和周博士讚賞她做的天貝和納豆,為她增添不少信心(圖:受訪者提供)。

為同行者打氣:病患不是一切,相信明天會更好!

一開始,Kitty的確是為Tommy而製作天貝,想令兒子開心,卻因此啟發並改變她的人生,活得更開心、更有意義。「Tommy是長期病患者,我們一直感謝香港醫護人員的關心照顧、支持和鼓勵。Tommy病況穩定後,覺得自己『有手有腳』,亦有工作能力;他堅持外出投入社會,自食其力。」

Kitty希望藉著她和兒子的經歷,鼓勵遇上同樣情況的同行者。「病患不是一切,最重要是意志堅定,保持樂觀的心,相信明天會更好!」Kitty和Tommy選擇積極面對生命,做有意義的事,幫助別人,回饋社會。而他們做的有意義的事,就是推廣天貝和納豆。

(Veggie 365稍後將夥拍Kitty與Linny拍攝全新節目,介紹各種天貝納豆料理食譜;屆時Tommy和素食教煮也會亮相,請密切留意)

Tommy(右一)跟媽媽Kitty及Linny合力推廣天貝,他認為天貝含有很豐富營養,無論是素食者或非素食者也不妨多吃(圖:Veggie 365)。
Tommy(右一)跟媽媽Kitty及Linny合力推廣天貝,他認為天貝含有很豐富營養,無論是素食者或非素食者也不妨多吃(圖:Veggie 365)。
Categories
《素食教煮》第3季 素視頻

《素食教煮》第92集:牛油果納豆,有助溶解血栓,預防中風|素食教煮最愛菜式

一連四集《素食教煮》,Ken會為大家介紹一些平時較少選擇,或不知怎樣煮得美味的有營食材,今次的主角是納豆。很多人也不喜歡納豆的腥味,口感又滑潺潺;其實它蘊含豐富營養,而且可溶解血栓,有助預防中風!不過如何把納豆變得易入口,也是一門學問。Ken教大家用上數種簡單的食材及調味料,跟納豆混和,即可做出美味的納豆料理,這道菜更是Ken最愛菜式之一。究竟是哪幾款材料?製作上又有甚麼秘訣?一同Click入短片看看!

(鳴謝:好素純素餐廳)

*本影片內置字幕,在播放框右下方按「CC」圖示即可。

牛油果納豆 (4至5人份量)

材料:

納豆 150克、牛油果 2隻、純素沙律醬 3湯匙
昆布醬油 1.5湯匙、芝麻 適量、日本芥末 適量
紫菜絲 適量

做法:

  1. 先將納豆放在一器皿,攪拌大約3至40下,做到拉出菌絲效果即可,備用。
  2. 牛油果去皮去核切粒,放進納豆同一器皿內,然後加入純素沙律醬、昆布醬油、芥末和芝麻一起拌勻即告完成,上碟時加入適量紫菜絲即可享用。

【Veggie365】 由佛門網全力支持。【佛門網】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如您認同我們的工作,歡迎捐助,支持我們的弘法事業。護持佛門網請按:https://donation.buddhistdoor.org/tc

各位亦可透過一次性捐款,支持【Veggie365】網站運作,感恩:https://buy.stripe.com/7sI0328M54gNanS7sy

Categories
素食譜

焗椰菜花

焗椰菜花

食譜設計︰善慈法師

材料:

大椰菜花 1個 (約800克)

調味料:

橄欖油 4湯匙、黑胡椒粒 1湯匙
海鹽 1湯匙

做法:

1. 椰菜花洗淨,不用切,用廚房食用紙揩乾水份。
2. 將調味料均勻地淋撒上椰菜花表面。
3. 焗爐預熱至攝氏180度,烤焗45分鐘至椰菜花表面金黃。把椰菜花取出切開,試味後即可上碟享用。

小貼士:

.此菜式要軟身會較好吃。

本食譜由國際佛教觀音寺提供,特此鳴謝。

Categories
生活緣素

喜馬拉雅山9萬年來,長高達50公尺…

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高度接近8,850公尺。近期,一群中國內地與英國學者發現,珠峰在過去89,000年來增加了15至50公尺之多,且因這組研究員今年9月30日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這個現象與當時阿潤河(Arun River)和科西河( Kosi River,或稱戈西河)合流,導致一段河谷水土流失有關。同時,由於其後河流侵蝕山脈底部的岩石和土壤,山峰繼續不斷往上推高。

喜馬拉雅山在約5,000萬年前形成,由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產生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岩石群峰,而珠峰比周圍其他山峰高出約250公尺。根據北京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官網資料,珠峰1852年獲公認為世界第一高峰,內地科學家最近一次於2020年測量珠峰,海拔高度為8,848.86公尺,比89,000年前高了15至50公尺。

珠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邊境,是印度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源頭。恒河最大的支流之一的科西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游河段稱作「朋曲」(Bum Chu),下游河段則是阿潤河。研究團隊比對現代科西河水系的上、下游河道特徵,發現該河流狀態不穩定,可能是古代阿潤河襲奪(river capture,一條河流搶走另一條河流的水)朋曲的結果。

研究人員估計,在約89,000年前,阿潤河與科西河合流,更可說是科西河接收了阿潤河,成為一條流量龐大的河流系統,令河床岩石和土壤流失。其中一段的河谷距離珠峰約45公里。河床土壤流失,導致地殼下一層的地函(mantle,地殼底下的的岩山層)承受的力減少,變薄的地殼就可以延展、向上浮動,這種效應稱作「均衡回彈」(isostatic rebound)。

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博士戴金根(Jin-Gen Dai)說:「回彈可以說是浮動的物體減輕重量時,重新調整位置的情況,就好像船隻卸貨後,船體變輕上浮。」如果珠峰是船,底部的岩石和土壤是貨物,地殼則是提供浮力的海水──當阿潤河水土流失,珠峰就向上升。

研究人員以數字模型模擬河川系統的改變,計算出珠峰每年增高的幅度,有十分之一來自後冰期的回彈現象。

另一共同作者、倫敦大學院博士研究生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GPS測量顯示珠峰與整個喜馬拉雅山區仍在持續上升,超過風雨侵蝕減少的高度。史密斯表示,隨著侵蝕狀況持續,地表重量不斷減輕,喜馬拉雅山區的回彈速度可能還會加快。他又說,珠峰近年仍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繼續升高。

這種均衡回彈狀況,並不限於喜馬拉雅山地區。戴金根指出,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是另一個典型例子。在上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冰塊重量卸除之後數千年,該地區的地面持續回彈上升。

珠峰鄰近的其他高峰,像是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Lhotse)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Makalu)也因後冰期回彈在快速長高。馬卡魯峰的長高速度與珠峰相似,而更靠近阿龍河的洛子峰,升高速度比珠峰更快。

歐洲人稱珠穆朗瑪峰為額菲爾士峰(Mount Everest),以 19 世紀英國駐印度總測量師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命名,尼泊爾語稱薩加瑪塔(Sagarmatha),藏語稱聖母峰(Qomolangma,大地之母的意思)。全球登山家均以能登頂為目標,象徵對人類精神和體力的最大挑戰。

Categories
《地中海素Guide》第5季 素視頻

《地中海素Guide》第5季:洛神花咕嚕猴頭菇|洛神花含清新花香、豐富抗氧化成份,提升免疫力

Veggie 365與地中海營廚Marco Lo合作全新第5季《地中海素Guide》,教大家採用地中海飲食方法,炮製十二道健康有營中式素菜,打破中菜一向給人多鹽多糖又多油的印象!

第一集,Marco先為大家示範「洛神花咕嚕猴頭菇」。以猴頭菇製作素食版咕嚕肉,坊間不少餐廳也會這樣做。Marco這個地中海飲食版本再花多一點心思,特別選用洛神花配搭黃糖,取代茄汁、醋等不同醬料,製成健康版甜酸咕嚕醬汁。洛神花含豐富營養及抗氧化成份,有助提升免疫力,更令這道素菜加添清新花香!究竟如何製作這款地中海甜酸醬汁?猴頭菇買回來又要怎樣處理?一同看看Marco的講解和示範!

(鳴謝:WBKᴺ國際品牌中心、Jimix Store Ltd.、三本山茶油、Treasure Kitchen Design Co. Ltd.)

*本影片內置字幕,在播放框右下方按「CC」圖示即可。

【Veggie365】 由佛門網全力支持。【佛門網】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如您認同我們的工作,歡迎捐助,支持我們的弘法事業。護持佛門網請按:https://donation.buddhistdoor.org/tc

各位亦可透過一次性捐款,支持【Veggie365】網站運作,感恩:https://buy.stripe.com/7sI0328M54gNanS7sy

洛神花咕嚕猴頭菇

猴頭菇 60克、洛神花 8克、三色椒 各1個
菠蘿 2片、洋蔥 1個、黃糖 4茶匙
海鹽 適量、生粉 適量、山茶油 300毫升

做法:

  1. 乾猴頭菇用水浸泡數小時至軟身,然後揸割水份,用手撕至小塊,備用;三色椒和菠蘿切角;洋蔥去皮切角,備用。
  2. 燒熱一鍋水,放入洛神花同煮,待釋出花香及熱水變紅色後即可隔走洛神花倒出。已煮過的洛神花可另外作泡茶用。
  3. 將洛神花汁回鍋,再加入黃糖煮至融化,洛神花咕嚕汁即告完成,備用。
  4. 將300毫升山茶油倒進鍋內燒滾,然後加入猴頭菇塊,以煎炸方式炸至金黃後,即可撈起,放進一個備有廚房紙的器冊內隔油,備用。
  5. 熱鍋下油,先將洋蔥和三色椒炒香,然後將已炸的猴頭菇塊回鍋同炒,加入海鹽和洛神花咕嚕汁,將所有材料拌勻及炒香。最後加入菠蘿,以及將少量洛神花咕嚕汁和生粉拌成的生粉芡「收汁」,即告完成上碟,趁熱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