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皇家植物園的大衛‧葛達爾博士(Dr. David Goyder)率領的《國家地理雜誌》考察隊,去年在安哥拉偏遠地方發現了兩種藏在沙地下的樹。該地區的樹木都有共通之處,就是樹幹九成埋於地表之下。專家將這種地下樹木命名為「阿加尼彎子木」(Cochlospermum adjanyae)。那是考察隊裡一位安哥拉成員Adjany Costa的名字,她於2019年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青年獎(東非)。
已知的利克密徽屬(Lichtheimia)真菌有六種,其中三種會令人類感染致病,包括皮膚膿瘡和肺炎。真菌專家居奇(Dr. Paul Kirk)在南韓多個省份考察研究,發現了大豆渣裡有一種從未有記載的真菌──韓國利克密黴菌。這種菌有別常見於泥土和加工食物的同類黴菌,不會令人類或動物感染生病。
6.瀕危的木藍
植物學家迄今記錄的木藍有750種之多,其中80種由皇家植物園的名譽研究員舒利華博士(Dr. Brian Schrire)命名。他去年在南洲就發現了18種新品種木藍,因而有「2023年得分最高的分類學家」的榮銜。他新發現的雅培木藍(Indigofera abbottii),以保育專家和業餘植物標本採集者戴臣雅培(Anthony Thomas Dixon Abbott)命名。隨著土地發展,這新品種的木藍也面臨滅絕的威脅。
全球各地的素食人口持續上升,「第十屆亞洲素食展」與綠色生活資訊平台「Taste of Veg」早前公佈一年一度的「素食及綠色生活習慣」調查,結果發現有素食習憤慣的朋友增長14%,當中近半數為彈性素食者,比往年多出10%。
「第十屆亞洲素食展」將於3月8日至10日舉行。素食展主辦機構與「Taste of Veg」平台去年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香港市民的飲食習慣,以及對素食的看法和需求。是次調查共收集2,300位15歲或以上受訪者意見。數據顯示今年受訪的總素食者佔75%,較上年增長14%;當中近半數為彈性素食者,比往年多出10%。同時,雜食者較2023年下降14%,共佔 25%。而在健康層面,受訪的素食者及雜食者均認為茹素有助改善身體健康和皮膚。
阿穆爾保護野生動物部(Depart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的報告指,通常到10月底,棕熊已經累積了整個冬天睡眠所需的脂肪儲備,準備好冬眠,11月的氣溫通常已降至0度,但今年到該月仍然溫暖,使牠們無法進入冬眠。報告說:「在某些地區,半睡半醒的熊仍然在巢穴旁走來走去。」